当前位置:首页>人文情怀>求职必读>正文
求职一族:在煎熬中成长
放弃面露遗憾与后悔的神情。

  去年底,山东大学的刘海洋在同学们无比羡慕的眼光下收到了一家知名企业的签约意向书,企业留给他10天的签约考虑时间。就在这一期间,另一家不错的单位也来学校招聘,他不想错过这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但当身边的几个同学得知他也要参加应聘的意图后,立即拉长了脸,苦口婆心地劝说他放弃。

  同学们觉得我的工作已经有了眉目,就不能再跟他们抢饭碗,否则就太不近人情了,带着这样的苦恼,刘海洋还是坚持去应聘了,我能理解同学当时的急切心情,但毕竟是公平竞争,我有选择参与竞争的权利。相信他们慢慢会理解我的。

  刘海洋说,那些天自己一度感受到了舍友的冷落,宿舍里的紧张气氛。但当他凭借真才实学再次闯入面试环节后,大家真正被他的实力所折服,还十分地羡慕地为他打气。一位当初差点跟他翻脸的舍友不好意思地说,大家当时都很着急,还要挟退出竞争,现在想想真是有些幼稚。

  几位去年毕业已就业的大学生说,找工作僧多粥少,本来承受能力就弱的年轻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面前难免变得浮躁,但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求职高潮后,四年的同窗感情,会让他们的心态变得平和,也更能成熟、理性地面对竞争,同学间也会真心互相鼓励坚持到底。等毕业一段时间后重新聚首,大家会为当初的幼稚而互相道歉。

  陷入信息强迫症,磨练了耐性和敏感性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习惯以短信方式通知大学生参加面试,使不少大学生对于手机铃声产生神经敏感,唯恐错过通知,铃声响起时草木皆兵。而有的外企则偏爱用电子邮件群发的方式来通知应聘者参加笔试。等待通知的漫漫过程是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大的考验,甚至是煎熬。

  手机沉默久了我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地,总是下意识地翻看一下有没有接收到新信息,生怕错过通知。睡觉时开着手机,即使白天上课时,也不时掏出手机查看有无未接来电,如果一天不带手机,就坐立不安。河北师范大学杨少昆同学的苦衷反映出了眼下众多捧着手机,焦灼等候通知的求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而多次网上投简历应聘的河北经贸大学学生李凯,也经历了同样的盼完星星盼月亮的等待。他说:自从简历投出后就天天上网查看邮箱,看到新邮件就心跳加快。后来经历多了就发现,十天、半个月没回音都很正常。有时本以为石沉大海,也就不抱希望了。可没想到有的还真能修成正果,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惊喜呢。看来一定得放宽心、沉住气。

  李凯的同班同学徐伟自称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强迫症患者,自从投出第一份简历起,他就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一周无休。他笑称自己的神经也和充电器的红色指示灯一样,时刻紧绷着。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敏健认为,在情绪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大学生面临着等待信息、如何选择信息的困惑。自我定位的不明确和信息选择的无所适从,可能是导致所谓信息强迫症形成的原因。这就要求大学生对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把就业看作只能成功不可失败,要认识到此处有失,也许另一处就会有得。

  接受采访时,李凯等大学生对于面临的压力则很释然:这样的信息等待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实际上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耐性,是人生难得的一课

摘自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推荐文章

·如何成为职场游戏强势玩家
·谁的青春不迷茫?教你大学四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