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文情怀>国学周易>正文
[古典文献]愚昧、顽固和卑劣的沈善增(2)

我始终认为,想象对象的阶段或主观预设的阶段还不是真正的研究阶段,如果人们把自己的主观预设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前提和依据,那么这种研究本质上就只是与对象完全无关的主观想象。

 

真正的研究是走近对象、观察对象、触摸对象、分析对象和解剖对象。对于研究《老子》的人来说,就是把《老子》的文本找过来,放在自己的眼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认识其中的每一个文字。如果完全不认识其中的每一个文字,自己就应该赶快去上小学、中学和大学,直到自己不仅只要借助中文字典就能够认识每一个中国的文字,而且能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运用这些文字以准确无误地表情达意为止。总之,在开始研究《老子》的时候,人们应该确信自己是一个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专家:不仅借助字典能够认识每一个中国的文字,并且能够熟练地将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口头表达和写作。只要具备这样的条件,人们就可以开始《老子》的研究了。

 

就我的研究来说,我打开《老子》就像打开一本普通的中文或外文书籍,我阅读《老子》就像阅读一本普通的中文或外文书籍,我理解《老子》就像理解一本普通的中文或外文书籍,我解释《老子》就像解释一本普通的中文或外文书籍。我把《老子》视为正常的文本,我坚信我对《老子》之中的每一个文字的直接观察和直接理解,我坚信它们就是它们自身,我坚信它们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词法、语法和逻辑联系,我坚信《老子》之中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语句和每一个章节之间是自我说明、自我阐发、自我论证着的,并且就像其他任何著作一样,我坚信正是这种文字与文字、语句与语句和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自我说明、自我阐发、自我论证奠定了《老子》作为一本著作和一部经典而存在的客观基础,从而使它能够将自己与任何形式的毫无规则可言的无聊涂鸦完全地区别开来了。

 

总之,我是带着关于文字、文字语言、文章、文本和经典的常识性理解开始《老子》的研究的。我没有表音的预设、假借的预设、虚词的预设和考据的预设。如果我发现其中有错字、脱字、衍字、或者文本的某些地方不完整,以至于我必须同时把几个不同的《老子》文本找来参阅比较,那一定是我通过文字与文字、语句与语句、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语法逻辑分析而完全地理解了它们,并对于它们是不是正确完整能够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的结果,而不是由于我对于它们首先有什么预设。如果我要重新编排《老子》,那一定是我完全理解了《老子》之后才会开始着手的工作。如果我指出《老子》之中的某一个文字不正确,或者某一句话不完整,那一定是基于我对《老子》的文字、语言和思想逻辑的完整理解,——就像我们通常所做的校对工作一样,这往往不是由于我们主观地认定它的某一个文字错了或某一个语句不完整,而是它的已经完全被我们理解了的清晰而又准确无误的思想逻辑和语法结构本身将那个与它自身完整的思想逻辑和语法结构完全不兼容的文字或语句突显了出来。

 

与无数的经典解释者不同,我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我们像汉代以来的经学家们那样,带着表音的预设、假借的预设、虚词的预设、考据的预设来研究《老子》,那么我们就直接否定了《老子》一书的白纸黑字,否定了我们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白纸黑字的直接观察,否定了我们对于文字、文字语言、文章、文本和经典的常识性理解,也否定了中文字典的作用。这样《老子》的白纸黑字不能作为我们理解《老子》的根据,我们对于《老子》的每一个白纸黑字的直接观察不能作为我们理解《老子》的根据,我们对于文字、文字语言、文章、文本和经典的常识性理解不能作为我们理解《老子》的根据,普通的中文字典也不能作为我们理解《老子》的根据,这样,我们也就只能主观任意地想象《老子》了。这就是我反对汉代以来流行至今的整个经典解释理论的原因,是我不信任汉代以来的人们对于中国古代经典的任何解释的原因,也是我认为汉代以来的一切经典解释必然地无可置疑地大错特错的原因。

本新闻共6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5  6  

 
  推荐文章

·如何成为职场游戏强势玩家
·谁的青春不迷茫?教你大学四年如